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0章(1 / 2)

他虽顶着一副极具欺骗性的年轻皮囊,可骨子里还是那个在商场十年的盛源代表;而张老师说是有社会经验丰富、常与人打交道,可大多时间,仍在实验室里盯数据、做研究。

一时之间,倒是说不清,这两人哪个更“老油子”。

一番太极打下来,不知不觉间,张老师一再退让。

等到事后回神,他已经又约了老友,签订正式合同。同时被钟奕说服:等到183号配方投产,自己是生产方、能拿分红,这不比把钱放在股市里保险许多?

到这时,张老师也慢慢明悟:自己之前还是太着急了,被钟奕的炒股能力冲昏头脑,一时之间只看到光鲜亮丽的未来之路,却不愿意想,自己这攒了半辈子的钱,如果在钟奕手上亏损,又是什么情境。

眼下这样更好。稳妥、容错率高。

老友有些莫名其妙,问张老师:“你之前卖配方,不都是一锤子买卖?”

张老师揉揉眉心:“他给我做了个很详细的市场分析,”厚厚一叠,“从产品优势,说到竞品对比。我算是被他绕进去了。”到最后,张老师作为生产方,反倒是恍然大悟的那个:原来我的配方这么厉害?

老友听了,感叹:“现在的年轻人,真不简单。”

钟奕却知道,这并非是自己的本事。

他能通过未来的记忆,反推一份分析书出来,却不能沉湎于此类“胜利”。

一旦习惯了这样虚假的繁花锦簇,在真正面对荆棘的时候,他将无所适从。

……

……

暑假开始,配方投产。接下来,就是寻找销售渠道。

这事本身不难。张老师在研究期间,发过数篇论文,已经有企业颇感兴趣、与张老师进行前期接触。

只是这些企业大多与买钟奕先前那份多孔、隔热玻璃配方的公司一样,负责中间环节的生产加工,而非终端制造。

钟奕眼下要做的,则是越过此类生产企业,直接接触行业终端。

张老师被钟奕拖下水,自发自觉地和他讲起自己的人脉关系。

钟奕毫不意外地在张老师的通讯录里看到盛源的一名采购。

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尴尬。他已经在盛源入职,仍然是实习生身份,另加一个“池特助好友”的名头。前者自不必说,至于后者,在池珺“亲自”给hr打过招呼后,高层京市派、海城派一起联想纷纷。只在按说不过走个形式的面试环节,钟奕就经历了几番试探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